在生活中,你是否发现你的孩子:
在陌生人面前不敢开口说话,躲在你身后?
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也不敢告诉老师,只会默默忍受?
明明很聪明,却在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?
遇到挑战立刻退缩,说“我不行”“我做不到”?
很多家长都会疑惑:
“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胆小?”
“是不是性格天生就内向?”
“要怎么做,才能让他变得自信、勇敢?”
其实,孩子的胆小并不是“天生缺陷”,而是“自信心不足”的表现。
好消息是:自信是可以培养的!
自信不是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,而是在一点一滴的肯定、理解、鼓励中,慢慢长成的。
一、孩子胆小怕事,背后到底在怕什么?
很多时候,孩子的“胆小”并不是不愿意做,而是“害怕失败”“害怕被否定”“害怕被嘲笑”。
1、怕失败:担心做不好,被批评
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,总是说:“我不会”“我怕做错”。
他们不是真的不会,而是“害怕失败带来的打击”。
如果从小被批评多、鼓励少,孩子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,变得畏首畏尾。
2、怕被否定:总觉得自己“不够好”
有些孩子做得不够完美,就会立刻否定自己:“我不行”“我不如别人”。
这种“低自我评价”让他们不敢表现、不敢尝试。
3、怕被嘲笑:在意别人的眼光
孩子在小组发言、上台表演时紧张发抖,是因为他们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。
如果曾经在公众场合出过丑、被笑过,他们会更容易自我设限。
孩子不是天生胆小,而是“内心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”。
二、父母的“无意识行为”,正在悄悄摧毁孩子的自信
很多时候,孩子不自信不是“天生的”,而是被“养”出来的。
1、总是替孩子做决定,不让孩子尝试
孩子想自己系鞋带:“你太慢了,妈妈帮你。”
孩子想一个人买东西:“你还小,妈妈来。”
你越“不放心”,孩子越“不相信自己”。
2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较
“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勇敢!”
“你怎么这么胆小、没用?”
对比只会让孩子更加自卑,觉得“我永远比别人差”。
3、过度保护,限制孩子的探索
担心孩子摔着、碰着,于是什么都不让他做。
孩子想尝试新活动,总被一句“太危险了”劝退。
孩子失去了“尝试的机会”,也就失去了“成长的空间”。
4、情绪化批评,让孩子害怕犯错
孩子一做错事就被批评:“你怎么这么笨!”
孩子说错一句话就被嘲笑:“你说的这是什么呀,好丢人!”
恐惧和羞耻,会牢牢绑定在孩子的尝试行为上,让他们越来越不敢行动。
三、如何帮助孩子从胆小走向自信?这6个方法请认真收藏!
1、接纳孩子的“胆小”,不要贴标签
孩子不是“胆小鬼”,只是“目前还缺少力量”。
接纳孩子的状态,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性格。
可以对孩子说:
“你不是胆小,是你还没准备好。”
“我们可以慢慢来,我知道你会越来越勇敢。”
自信的第一步,是被理解、被接纳。
2、给孩子“可控范围内”的挑战
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“上台演讲”或“一个人去超市”,
而是从“小挑战”开始,逐步增强信心。
比如:
先让孩子在家人面前讲笑话。
再让孩子去便利店付款。
接着鼓励孩子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一次。
每完成一个小挑战,孩子都会积累一份“我可以”的信念。
3、鼓励努力而非结果,让孩子敢于尝试
不要只夸“你真聪明”,而要夸“你很努力”“你敢去试,很棒”。
当孩子失败时,也要给予正向反馈:“你敢去尝试这件事,我很为你骄傲。”
鼓励“过程”,孩子就敢继续走下去。
4、创造“表达空间”,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
孩子很多“退缩”行为,其实是“情绪没有地方释放”。
与其说“别怕”,不如问:“你在担心什么?”
家长可以每天固定时间,聊聊:
今天有没有让你觉得紧张的事?
有没有哪一刻你很想说话但没说出来?
如果再来一次,你想怎么做?
表达出来的情绪,才有机会被疏解;被理解的孩子,才会更勇敢。
5、让孩子“做决定”,从小建立主人翁意识
给孩子选择权,比如:“你今天想穿蓝色衣服还是红色?”
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,比如:“周末我们去哪儿玩,你来提个建议?”
当孩子感受到“我可以掌控一些事情”,就会提升自我价值感。
6、父母做榜样,示范“勇敢不是不怕,而是带着怕去做”
在孩子面前,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“紧张时刻”:
“我今天开会也有点紧张,但我还是试着说完了。”
“我原来不敢学游泳,后来慢慢练习,终于学会了。”
孩子会明白:原来“勇敢”不是天生的,而是后天练出来的。
四、培养孩子自信,需要长期坚持
自信不是靠一次鼓励就能建立的,
而是靠不断的尝试、一次次被肯定、一次次被理解,慢慢积累的。
你今天说的每一句鼓励,给的每一次选择,给的每一个拥抱,都会在孩子心里种下“我可以”的种子。
请相信:
一个现在胆小的孩子,未来也可以成为勇敢坚定的成年人。
只要你愿意耐心陪伴,他终会自己走出舒适区,迎向更大的世界。
自信的孩子,不是没有恐惧,而是在恐惧中依然愿意前行。
每一个孩子,都是一粒等待破土的种子,
他们需要的不是“催促成长”,而是“被温柔灌溉”。
所以,下一次当孩子表现得胆怯、不敢、不愿时,
请不要说:“你怎么这么没用?”
请对他说:
“没关系,慢慢来,爸爸妈妈相信你。”
“你已经比昨天更勇敢一点了。”
“你不是做不到,只是还没有做到。”
你给孩子的每一份尊重与鼓励,
都会变成他走向自信人生的脚步声。
青少年心理咨询疏导:18522868098(同微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