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之下众生百相:为什么涉疫谣言会传播如此迅速?

发布时间:2022-05-20 来源:听心教育心理网 1577 阅读
公益低价心理咨询,每次100元,需满25岁,每天3个名额,预约咨询:18522868098(同微信)。

5月12日,一则“北京封城、静默三天”的谣言发酵传播,引发众多市民“抢菜”,张先生便是其中之一。当天下午,张先生在超市一边排队等结账,一边举着手机听疫情发布会的背影被他人拍下并广泛流传,成为这则涉疫谣言负面影响的一个主角。

“当时拿着手机听发布会并不是决定要不要结账,而是出于对疫情信息的关注,这也是很多人的习惯,我看到也有其他几名顾客在看发布会。”张先生说,在他排队结账的半个多小时里,没有一人像网上流传的那样,是谣言就扔下东西不结账走人,“大家都在有序排队,结账离开。”

谣言不仅影响了大家正常的生活工作安排,集中抢购还造成了资源的挤兑,另外,疫情期间人员聚众购物,也增大了病毒传播的风险。

但为什么涉疫谣言会被如此的广泛传播呢?这涉及到很多心理层面的知识。

谣言的传播由社会交往而产生,它和人一样也是多变化的、动态的、多样化的。它是人们本能的沟通动机的流露。它是人们言语自由的表达,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活动。 其传播形式是簇式传播,每一个传播环节都是把信息传递给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。随着信息变得越来越陈旧以及知道它的人越来越多,信息的传播也就逐渐停止。而且,对于特定信息只有一少部分人热衷于传播谣言。那些使消息得到活跃传播的人被称为联络员。

但是,与其说谣言是人的产物,还不如说它是情境的产物。只要情境合适,有足够的动机,每个人都会热衷于谣言的传播。疫情之下,涉疫信息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,为了自己和他人,人们会下意识的去传播。

其实,比起疫情本身,“未知”和“不确定性”更让人恐慌,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完全无法控制它,这种失控感更让人焦虑。康涅狄格大学(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)的肯尼斯•拉克伦说,“对于那些我们不知道原因的灾难,我们总有一种基本的冲动,那就是想要去看、去打听,直到我们觉得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都了然于胸了。这可能是一种解决威胁的方式:了解威胁,把未知的威胁纳入到我们对周围世界原本的理性理解里。”

正因为人们的失控,想尽快找回安全感和控制权,才会让这些治病防病的谣言有市场,被需求。甚至是和谁关系好才转告,不够亲密不说。

所以,普通民众要做的不是亲自去消灭谣言,更不是去消灭恐惧。因为凭一己之力是不能消除谣言的,恐惧更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,压抑和否认并不会让你比现在的状态更好。
我们需要学习甄别信息,识别那些假消息和谣言,再固定看几个你信任的信息源,避免被大量信息吞没产生“耗竭感”。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,要明白每个人都会感到紧张和恐惧,只是过度恐慌会影响我们理性判断,要重新拿回掌控自己情绪的钥匙。

心理健康问题咨询:18522868098(同微信)

咨询热线

18522868098

微信咨询

185228680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