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“每逢大事必睡觉”,是很多人的一个保持头脑清醒清醒的一个习惯。
但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,自己并没有通过睡觉消除疲惫反而越睡越累了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
疲劳感难以通过睡一觉消除的最大原因之一,是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所感受到的不再只是小时候那样的身体上的“疲惫”,或是偶尔一次的、短时间的精神紧张感,而更多的是一种持续的、长期的身心紧绷。
闭眼感受一下,你是不是身体上某些部位比较僵硬、紧张?或者心情烦躁?
即便手头没有什么即刻要做的事情,但仍然有一种随时待命、随时需要提防新问题出现的状况?
如果你也有以上这些感受,那么,你感受到的“疲劳感”就不仅仅是短暂的身体疲惫,也很难仅仅通过睡一觉就彻底恢复,你所感受到的是一种长期积累下来的“紧绷感”。
这种紧绷感既有心理上的,也有生理上的。
要缓解这种紧绷感,需要人们能够真正进入一种“放松”的状态,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。
02
怎样才能真正进入一种“放松”的状态?
1、把放松当做一件必须做的事情
有些人误以为“放松就是在浪费时间”。实际上,放松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有许多帮助。
研究人类表现的作者Brad Stulberg提出了一个公式:“紧绷+放松=成长”。他认为,如果缺乏放松,人们就更难以自我提升。
而对于生活中的我们而言,对放松的误解还不止于此,并不是所有的娱乐行为和进行运动就等于放松了,我们应当改变对待放松的态度,而非把它当做其他活动所附带的感受和结果。
同时,就像上面说到的,放松不应当是在你已经感觉筋疲力尽时才去做的事,而是应当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2、放松的核心是日常良好的能量管理
Jacobson教授建议人们像管理预算一样管理自己的能量,注意“节流”,避免能量的过度使用,因为那样会让我们的疲惫感久久挥之不去。
我们可以规划自己的放松,时间比如列一个“活动—能量”单,写下对我们而言,哪些活动会消耗大量能量,而那些活动耗能较少。选择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、且耗能较少的活动,可以是听音乐、看电影。
在做日常工作规划时,也要将这些小能量活动放到日程计划里。
此外,要好好利用周末来放松。尽量不要在周末加班。这要求人们平时要做好时间管理,避免拖延,把工作日应该完成的事情放到周末去做。
3、工作间隙的小睡
研究建议人们可以在工作期间进行15~30分钟的小睡,可以有效地提升记忆力、及时地缓解短期的疲劳,并且能清空大脑、为之后接触新的信息作准备。
但小睡时间不宜过长,如果超过30分钟,人们负责决策的脑区活动会开始减弱,等醒来后,人们需要更多时间让它恢复到工作时期应有的兴奋水平。
4、社交放松
值得注意的是,不是所有的社交都能让人放松。你需要选择你社交的对象。
建议放松时,找自己最信任、熟悉的朋友们,和他们聚在一起。有时你们不必一直聊天,即使呆在一个空间里也会有放松和安抚的效果。
如果你们想要聊天,注意不要谈论工作等会让你紧张的内容。
最后,想和大家强调:要想获得质量良好的休息和放松,需要在平时就认真地做好能量管理。越是因为疲倦而懈怠,越有可能导致紧绷的持续。
而当放松成为你的日常惯例后,你就不用费神去规划放松,疲劳感也就更难累积到难以消除的程度了。
更多好文请查看心理咨询热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