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mon效应

发布时间:2022-06-13 来源:听心教育心理网 2646 阅读
公益低价心理咨询,每次100元,需满25岁,每天3个名额,预约咨询:18522868098(同微信)。

刺激—反应相容性是描述刺激-反应关系对信息加工影响的一个基本概念。在以往的研究中,人们已经发现许多刺激-反应相容性效应,Simon效应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,它揭示了刺激出现的空间位置对反应效果的影响。

Simon等首先揭示了刺激出现的空间位置与反应速度的关系,并且把这种效应命名为Simon效应。在实验中,给被试双耳呈现方位词‘左’和‘右’,要求按词义所标记的键,尽管空间位置无关,但当刺激位置与反应位置对应时,反应较快。

随后,Hedge和Marsh提出了Simon效应的反转现象,并把此现象归因于逻辑再编码:即对无关刺激维度的编码遵循与任务要求相同的编码逻辑。此研究吸引了许多研究者兴趣,因为它违反了当刺激与反应位置对应时反应更快的原则。

然而,Simon等的研究与Hedge和Marsh提出的反转现象相矛盾,并认为‘显示-控制排列对应性’(即颜色刺激位置和相同颜色反应键位置之间的对应性关系)是产生Simon效应反转的关键。在Simon效应的反转中决定反转发生的条件不仅对说明这一现象是重要的,而且对理解整个反应选择也是重要的。

过程

1、首先呈现黑色空屏,随机在屏幕左、右位置某处呈现一白色方块儿;
2、目标刺激一出现,被试即可做出反应,刺激在被试作出反应之前一直保持;
3、一半被试进行相容反应:即被试按与刺激位置相同的键;另一半被试进行不相容反应:即被试按与刺激位置相反的键;在保证准确率的条件下尽快做出反应;
4、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;

结果

不相容条件下,被试的反应时一般要长于相容条件时,反应的错误率也更高。

结论

发生了空间一致效应,这种现象被称为西蒙效应。

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:18522868098(同微信)

咨询热线

18522868098

微信咨询

185228680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