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起点:我想用专业方法真正帮助到别人
我一直是个乐于倾听的人,朋友们遇到情绪困扰、职场压力、感情问题,常常愿意找我聊聊。我也尽力安慰、开导他们。但慢慢地,我开始意识到,自己说的话大多是“加油,都会过去的”“换个角度想想呢?”之类的套话。虽然出发点是好的,但这些话好像没什么实际帮助。
有一次,一个朋友哭着对我说:“你在听我说话,但你不懂我。”那一刻我愣住了。原来,倾听不是同理,更不是咨询。我突然意识到:我想要真正帮助别人,但我连正确的方法都不懂。
这一刻,成了我后来走上心理咨询师这条路的起点。
二、零基础:开始入门学习,考了个证书
我大学学的是金融,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做数据分析师。朝九晚五,和心理学一点关系也没有。可那个朋友对我说的那句话,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。
在某个深夜,我在知乎上搜索“心理咨询师怎么入门”,一篇篇文章让我看到了这条路的漫长:心理学基础、专业课程、实习、督导、个人体验……我有点退缩了。但转念一想,如果现在不开始,我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“只会安慰人的好朋友”。
我报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基础课程,是一个线上项目,为期一年,涵盖了心理学基础知识、咨询伦理、各流派理论(精神分析、人本主义、认知行为等)和初级实务技能。刚开始上课时,我的笔记本上写满了“本我、自我、超我”、“移情与反移情”、“罗杰斯七要素”……这些词让我头大,但也让我兴奋。
每一节课,我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。原来人的心理是有结构、有模式的;原来创伤可以影响一个人几十年;原来情绪不是“控制”就能解决的。
我第一次发现,世界并不像我以为的那么简单,人也不只是“努力就能开心”的机器。
这样持续了将近半年,我通过了考试,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证书。
我以为自己已经“准备好了”。
但很快现实给我泼了一盆冷水。
三、重启学习:系统实操训练,走进真实咨询
考完证,我兴冲冲地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师实习群,开始尝试找个案练习。但很快我发现,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咨询。
课程里讲了理论,但没有手把手教“怎么开场”“怎么提问”“怎么回应”“怎么结束”。我第一次尝试做模拟咨询时,来访者讲了10分钟后,我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我试图模仿课本里的语言:“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?”但对方明显觉得生硬,场面一度非常尴尬。
那天之后,我开始怀疑自己:“我真的可以做咨询师吗?是不是不适合这行?”
一个前辈在群里说:“考证只是入门,真正的成长在于实操。”
我意识到我的实操能力还很欠缺,需要进一步提升。
经过多方比较,我选择了一个长程的实操训练项目。
这个长程实操项目为期一年,包含了基础技能训练、咨询结构学习、角色演练、个案督导等内容,完全不同于证书班的“知识灌输”。
我们每周要上两次技能课,学习如何建立治疗关系、如何提问、如何处理沉默、如何面对来访者的抗拒和情绪爆发。每节课后,还要进行小组演练和反思。
记得第一次做角色扮演时,我扮演咨询师,对面“来访者”讲述自己和母亲的关系。我一边紧张地听,一边思考该不该回应。结果我说:“听起来你妈妈控制你太多了。”
老师立刻叫停:“你在替她下判断,没有跟她一起探索。”
我脸红了。原来咨询不是讲对错,而是陪伴来访者理解他们的经验。
后来我学会了说:“你说你觉得喘不过气来,能说说那种感觉是什么样的吗?”
我一点点学会了“回应而不评判”、“引导而不控制”、“在场而不急于解决问题”。
每一次演练、每一次反馈、每一次录像回看,都是对我咨询技能的雕刻与打磨。
四、个人体验:走进自己,才有力量陪伴他人
在实操学习的过程中,老师反复强调:“没有个人体验的咨询师,是危险的。”
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个人体验旅程,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,每周进行一次50分钟的咨询。
最初我以为自己只是“了解个人体验的流程”,没想到却被狠狠地“照见”了自己。
在咨询室里,我谈到自己总是想要控制局面、害怕出错、讨好他人。咨询师温柔但坚定地回应我:“你是不是从小就很努力地想让别人满意?”
我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。
原来我想成为咨询师,不仅是想帮助别人,更是想修复自己。
那段时间,我一边学习专业技能,一边在个人体验中整理自己的情绪和关系。每次从咨询室出来,内心都更清晰、更有力量。
我慢慢明白:只有走过自己黑暗的人,才知道如何在黑暗中陪伴别人。
五、实战起步:公益咨询,第一次“真实的在场”
在完成长程实操课程后,我加入了一个公益心理咨询平台,开始接触真正的来访者。
第一次接待公益个案,我提前准备了三天。写开场话术、设置边界、准备提问模板,连“你好,我是你的咨询师”都练了十遍。
当我第一次坐在在线咨询的屏幕前,对面是一个焦虑、失眠、情绪低落的年轻人时,我的手心全是汗。
咨询过程中,我努力控制语速,认真倾听、适度回应。当来访者说:“我觉得你真的理解我。”那一刻,我差点落泪。
公益咨询让我看见了咨询关系的力量,也让我真正意识到:我开始可以帮助别人了。
当然,也有挫败。有个来访者三次迟到、一次无故缺席,最后消失。我一度怀疑是自己做得不够好。督导老师提醒我:“有些来访者暂时还无法承受改变,不是你的问题。”
我学会了从“成败”中抽离,专注在“过程”中精进。
六、迈出关键一步:接第一位付费来访者
在做了近20个公益个案后,我感觉自己开始具备了稳定性和专业边界。于是,我在平台上开放了付费咨询预约。
第一位付费来访者是一位30岁的女性,在婚姻中感到压抑、委屈,想要离婚但又舍不得孩子。她说:“我不敢跟别人说这些话,怕被说自私。”
我陪她探索她的情绪、关系模式、选择的代价与自由。我们一起走了十次咨询。最后一次,她说:“我现在知道我要什么了。”
那一刻,我知道,我真的在用专业服务,陪伴一个人在她的生命节点上,找到出口。
从那以后,我的咨询逐渐稳定起来,每周保持2~3个付费个案,同时继续接受督导和参加培训。
七、成为“独立执业者”:稳稳站在来访者面前
现在,我已经是一名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,有稳定的个案来源、专业的督导支持和持续的成长计划。
我租下了自己的咨询室,墙上挂着一句话:
“我们无法替别人走路,但能陪他们一起走一段。”
我不再急于“解决问题”,也不再害怕“无力感”。我学会了在沉默中等待,在痛苦中陪伴,在混乱中共同寻找意义。
我也有了自己的咨询风格:温和、稳定、澄清、有边界。来访者说:“你让我觉得安全。”这是我最珍贵的评价。
从零基础到独立接个案,这是一条漫长又充满挑战的路。
我曾自我怀疑,曾焦虑迷茫,也曾在个案离开的夜晚默默落泪。但我从未放弃,因为我知道:
每一次沉思、每一次练习、每一次失败,都是我成为“心理咨询师”的必经之路。
而我,也从“想帮人”变成了“真正能帮人”。
现在的我,依然在路上。依然会犯错、反思、成长。但我已经可以坚定地说:
“你好,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。”
听心教育心理咨询师实操班招募中,3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全程带领,让你从心理小白成长为可独立做个体心理咨询的合格心理咨询师,课程咨询:18522868098 (同微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