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众行为的类型(二)

发布时间:2022-08-08 来源:听心教育心理网 1620 阅读
公益低价心理咨询,每次100元,需满25岁,每天3个名额,预约咨询:18522868098(同微信)。

真从众

这种从众在外显行为上和内心观念上都与团体保持一致。社会心理学家 Sherif “诱动错觉”实验中的团体致就是这种从众。实验是让被试独自坐在一个完全黑暗的屋子里,注视一个静正不动的光点,判断光点移动的距离。在研究中,Shenf 将三个被试分成一组,让他们判断光点移动距离,每一组判断之后把自己的结果告诉其他组的被试。最初,被试判断上的差异很大,但随着实验的深人,人们的判断趋向一致。到了第三个阶段时,所有被试组的判断基本上达到了一致,也就是说,被试对这个问题形成了共同标准。Sherif 认为,这一共同标准实际上就是团体规范。

更有趣的是,在实验结束时,Sherif 对被试进行了访谈,被试一概否认他人对自己的判断有影响。Sherif 实验正说明了在情境不确定的条件下,以及人们不知道如何定义情境时,团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很大。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从众行为,并且这种从众行为是与自身观念相一致的真从众。这种行为是真正意义上与团体相符的行为,是个体与团体最理想的关系。

假不从众

假不从众是指观念与团体一致,但由于某种特殊需要,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不一致。例如某班级参加篮球比赛,由于裁判不公而失去了决赛的机会,队员们群情激奋要去打裁判。作为班主任老师,虽然情感上认同队员,但行动上却需要保持理智,不能鼓励队员的破坏性行为。老师的行为就是一种假不从众行为。

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培训学习请选择听心心理咨询师网

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:18522868098(同微信)

咨询热线

18522868098

微信咨询

18522868098